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

海伦哲核心业务稳住基本盘再拓四大增量空间

时间:2024年06月26日 14:16   来源:网络   浏览量:6372   
海伦哲核心业务稳住基本盘再拓四大增量空间

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时代背景下,海伦哲作为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稳住核心业务基本盘,再拓四大增量空间。6月25日,本刊在参加海伦哲投资者交流会上获悉,海伦哲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引,聚焦主业,巩固基本盘,同时全力拓展应急市场、国际市场、租赁市场及后市场四个市场增量;坚持“技术领先型的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不断开发和扩充公司产品图谱,全力以赴实现经营目标。

今年上半年,高空无人机灭火消防车、应急排水车、线杆综合作业车、液氮消防车等新产品加速走向市场,为业绩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公司抓住了低空经济、特种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着力点,为业绩的增长增添了更多想象力。

核心业务稳住基本盘

此次投资者交流会,管理层重点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业务的“稳健”。

海伦哲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龙头公司之一,主要产品包括高空作业车、电力应急保障车、应急排水车、军品及消防车等专用车辆,是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平台、电源车、配电车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主导起草单位,在高空作业车轻量化、大高度、智能化、绝缘型不停电作业方面始终引领行业发展,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主要地位。

2023年,海伦哲公司实现突破发展,营业收入13.52亿元,同比增长32.03%;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83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6亿元,同比增长超7.25倍。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3亿元,净利润2260万元;2024年年度净利润目标为2.8亿元。

在高空作业车方面,海伦哲在国内市场建立了很深的护城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左右。2023年,海伦哲高空作业车营业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28.34%,市场地位稳固,核心竞争优势显著,为公司经营业绩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在消防车方面,海伦哲全资子公司格拉曼,拥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消防车产业的发源地,诞生过我国消防行业诸如第一辆消防车、第一台消防泵、第一种灭火剂、第一台手抬泵用发动机等无数个国内同行业第一,被国家认定为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消防车及其他特种车辆的指定企业。该企业具备生产罐式、举高式和特殊类别消防车以及特种救援洗消车的专业资质。在基础设施、设备、研发、生产能力以及检测试验条件等方面,格拉曼均达到了国内行业的先进水平,并且拥有每年生产超过2000台各类设备的产能。

在应急救援车方面,也是亮点不断。2023年,海伦哲研发推出6款排水抢险车、1款应急照明车,大力向应急救援产业拓展,标志着公司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深入发展。公司计划在2024年汛期到来之前,进一步扩充其应急排水车产品线至十款新产品。对此,海伦哲及时调整组织架构,设立应急事业部,专项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公司目前已开发形成全系列应急排水车新产品,并将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更新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未来将逐步向其它处置、保障及监测预警类应急专用产品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行业中唯一自主生产绝缘臂的企业,其自主生产绝缘臂成功打破了行业内对外国进口关键部件的长期依赖,从而在市场中确立了显著的影响力。绝缘斗臂车作为海伦哲的主打高毛利产品,预计其生产规模将不断增长,这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业内看来,近年来,海伦哲正在加快其产品的更新换代步伐,以迎合市场对高品质和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公司在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和军工产品领域加强研发投入,致力于保持技术上的独特优势,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势较为明显。在技术堡垒下,海伦哲核心业务的进一步稳固基本盘,为其他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撑。

四大增量市场带来新想象力

“增量市场”是此次海伦哲投资交流会又一重要的关键词。

除了在传统业务领域持续实现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宽外,应急产业正成为海伦哲新的利润增长点。据了解,安全应急装备正成为国家重大发展的领域,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我国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以规模来看产业发展将拥有巨大空间。

海伦哲的应急产品实力不容小觑,其生产的应急发电车、旁路带电作业车等产品技术过硬,行业领先,已成熟应用于上合峰会、国庆阅兵、G20峰会、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电力保障工作,亦应用于四川保供电、河北涿州防汛救灾等多起紧急事件及预防大面积停电的保供电作业场景中,先后多次参与各类应急救援工作。

海伦哲总部所在地政府也积极支持安全应急产业发展。2022年1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相关文件,支持徐州加快形成安全应急装备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2023年初,徐州明确将安全应急产业列入“343”创新产业集群,同时“1+3+100”高能级创新矩阵将安全应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列入其中。海伦哲依托自身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方面的技术积淀,持续加强布局应急安全产业。

在业内看来,海伦哲正站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在先发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对消防、电力和核能应急救援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资源的整合,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为公司带来稳定的收益增长。海伦哲作为特种车辆老牌企业,通过整合、强化,有望迅速成为国内应急产业龙头。

海伦哲产品在国内市场建立优势的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海外市场成为海伦哲又一重要增量市场。据了解,海外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东南亚地区装备水平类似我国十多年前水平,高空作业车等市场亟待开发,毛利也相对可观。

目前,海伦哲部分整机和结构件产品已出口俄罗斯、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另外与部分国家或地区客户及合作伙伴达成了意向合同或订单合同,总体出口势头发展良好。海伦哲还表示,将通过直营、代理、国际合作等各种方式迅速构建国际销售体系,在全球布局的同时近期以东南亚、俄罗斯及中亚两个区域为重点市场,针对重点区域投入技术与营销资源,形成本地化的销售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海伦哲的高空作业车租赁市场和后市场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潜力。先从租赁市场业务来看,去年年底,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与徐州恒鑫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资租赁业务达成合作签约,通过融资租赁的模式,把品牌力转化为销售力,进一步优化公司销售渠道,丰富客户结构,把品牌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

海伦哲去年在租赁市场埋下的种子,今年上半年便开出硕果。相关管理层透露,截至5月底,租赁市场已超过去年全年量,增速非常高,且在中高端市场具备很强竞争力。

再看后市场,海伦哲作为高车产品市场存量第一,目前市场保有量1.5万台。公司通过运用车联网大数据,简化服务流程,压实服务大区主管管理责任,对维保基地重新布局、调整及场地升级改善等措施,持续提升维保保障能力和效率。据了解,目前公司大修维保业绩2024年新签订单约6800万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为实现2024年维保业务1.5亿目标打下了基础。

相关券商人士表示,尽管国内高空作业车租赁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但海伦哲凭借产品性能优越、质量可靠性高、保值率较高,很快在市场上建立优势地位,海伦哲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融资租赁业务购后担保,还有利于公司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公司产品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货款回笼,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再造一个海伦哲底气何来?

海伦哲在经营上不断实现突破的过程中,2023年8月,公司制定了“三年经营业绩翻两番,再造一个海伦哲”的战略目标,传递出公司对快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与此同时,为保障目标的顺利实现,以及基于对公司价值的认可,公司同步推出回购公司股份方案以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

海伦哲喊出“再造一个海伦哲”底气从何而来?透过近年来公司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除了核心业务的稳健和四大增长空间之外,高质量的研发创新是海伦哲最大的核心壁垒。

早在2006年,就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展关于机器人专利技术方面的合作,历经18年的技术创新积累,在特种车辆微型化、智能化、机器人化等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先发优势,并长期处于领先水平。近年来,海伦哲加速产品升级换代,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高性能产品的需求,尤其在特种车辆、特种机器人和军工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保持技术差异化优势,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2023年,海伦哲研发费用达到5042.5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10.07万元。在智能制造与研发的持续赋能之下,公司在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正获得不断强化。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308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202项。

海伦哲在一些新兴领域也是持续发力,针对无人机业务,海伦哲于2023年底设立了海伦哲无人机研究所,并吸引了国内外在无人机技术研究领域专家加入,牵头负责无人机技术的研发工作。随着一系列举措的推进,预计将加速海伦哲在无人机这一特种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经营战略实现,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积极学习借鉴国际国内行业先进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和产品开发,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储备。优化组织机构建设,成立机器人子公司,拓展智能制造与特种机器人产业。拓宽产业链。收购MOM、MES等智能制造信息化协同系统公司,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同开拓市场。加强与参股公司苏州镒升的产业协同,支持其做大做强工业机器人业务。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海伦哲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形成了以研发创新为基础、以差异化设计定制为核心、以柔性制造为支撑、以精细化服务为保障的经营模式,通过关键工序柔性生产智能化改造实现效率提升。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